今天到中國醫藥大學上了這堂課
這是個挺新的東西和觀念
這不算是個治療手法
這個介入方式主要是針對家長部份
強調的是情感基礎建立
跟我們看到處理Autism有很大的部份
和行為改變技術看起來像是衝突的兩方面
羅老師也坦言說
如果遇到家長兩邊都做的話
那成效會很難得到
情感基礎建立
我想這不只是對Autism也是這樣
對一般的患者也要這樣看吧
以往我們都是處理能力不足的地方
粗細動作、語言、認知、社交技巧等
>>>>>>>>>>>>>>>>>>>>>>>
好像常訓練的東西就跟上面的符號一樣
越來越遞減
很少會去處理情感的部份
今天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
"當我們還是像以往的訓練方式一樣去練Autism
練出來的Autism也只是訓練有素的Autism"
像是個robot,input進去output出來
公式化、劇本化
這在治療室裡或許動作表現很好沒錯
不過放到現實社會
掛掉!!!
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建立在情感上
還有語言和聲音的差別
"沒有意義的語言就只能算是聲音"
但我們卻一直在做沒有意義的語言練習
很多觀念很不一樣
讓我一直在那邊回想回想回想
但我並不是完全贊同
RDI在施行上有一定的困難性
而且勢必會造成家長以及治療師的反彈
我想我只會拿取我想要得東西而已吧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